
随着中俄蒙三国领导人举行峰会,终于传来了一个足以震动国际能源市场的重磅消息配资专业炒股配资网站,据俄新社和塔斯社报道,9月2日,中俄蒙三国正式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 及“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备忘录。这纸文件一落地, 意味着这个谈了整整十年的项目,终于即将从“画饼”变成“施工图”。
而中俄蒙三国能够达成这份共识,道路可以说是相当曲折。往前倒腾几年,这项目差点黄在“利益掰手腕” 上。俄罗斯一开始打的主意很明确:欧洲市场丢了,必须在东方找补回来,所以报价咬得死紧,一度喊出每千立方米350美元的价码;可中国要的是长期稳定又实惠的供应,初期出价远低于俄罗斯,双方谈判桌上争了无数回。

中俄蒙敲定能源合作
线路之争更麻烦。俄罗斯最早想过走阿尔泰山脉,结果一勘探,地质复杂得能让工程师头疼,建设成本直接飙上天,只能放弃;后来又琢磨借道哈萨克斯坦,但中方并未批准,因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哈萨克斯坦的管道早满负荷运转了,要借道就得新建管线,费时费钱不说,还得看第三方脸色,能源安全根本没保障。最后还是中方拍板:直连后贝加尔斯克,直接对接中国东北管网,这才把线路定下来。
最有意思的是蒙古国的“反复横跳”。作为中间方,它本来能稳赚过境费,却偏偏被所谓的“第三邻国”战略吸引,去年8月直接把项目从五年规划里踢出去,转头去搞中蒙铁路。俄罗斯见状立马找哈萨克斯坦谈替代路线,蒙古国一看要被架空,慌了神,赶紧回头重新谈条件,这才没错过“躺赚”的机会。

蒙古总统访华
说到底,三国能坐下来签字,都是算清了利益账。俄罗斯这边,西方制裁把欧洲市场堵死了,光靠“西伯利亚力量1号”每年38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不够看,“2号”管道建成后,对华输气总量能破500亿立方米,等于在东方扎稳了脚跟,再也不用看欧洲脸色;对中国而言,现在国内天然气需求年年涨,多一条管道就多一份保障,还能借机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电的依赖;蒙古国更直接,每年数亿美元的过境费到手,既能填财政窟窿,还能带动沿线基建和就业,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中俄能源合作密切
当然,虽然三国签署了备忘录,但这并不等于万事大吉,后面的坎还不少。首当其冲的就是价格,现在只是定了合作框架,具体多少钱一方还没谈拢,全球能源价格天天波动,两边想谈出都满意的数字,少不了再拉锯几个回合。
建设难度也不是闹着玩的。2600公里的管线,要穿草原、过山脉、跨河流,光是西伯利亚的冻土区施工难度就可想而知,更别说蒙古国境内的生态敏感区,还有环保评估的关要过。钱的问题更现实,整个项目投资保守估计几百亿美元,三国怎么分摊、怎么融资,还得坐下来慢慢算。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后面有多难,这项目落地本身就是个信号:在国际局势乱糟糟的当下,务实合作才是硬道理。俄罗斯找到了新市场,中国稳住了能源供应,蒙古国赚了真金白银,三方各取所需。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条输气管道,更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纽带”—— 管道一建,沿线的物流、贸易、基建都能被带动起来,说不定还能给其他跨国合作打个样。
现在就看三国能不能把共识变成行动了。毕竟,十年都等了,剩下的路配资专业炒股配资网站,只要别再为小利吵红脸,踏踏实实推进,这根能源大动脉早晚会变成三国的“幸福线”。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